8月20日晚,“梦回洛阳——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”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开幕。以“梦回洛阳”为主题,110件/组精美文物,借助杜甫诗意视角,通过“东都洛阳”“盛世和晏”“文华锦绣”“京洛记忆”四大单元,展开一幅恢宏、开放、交融的大唐都城画卷。
展厅一角。张斌 摄
首单元以杜甫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诗句为情感引线,引领观众步入“归洛之旅”。隋唐洛阳城的宏大格局通过莲花纹砖、兽面纹砖、“匠唐子嵩”款板瓦等建筑构件得以具象呈现,结合“棋盘街市”及“天下粮仓”相关考古实证,还原一座布局严整、经济繁荣的国际性都城。
“盛世和晏”单元聚焦唐代包容开放的社会风貌。一组胡人俑、三彩马与骆驼生动再现了丝路商旅的往来盛景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1981年洛阳出土的“三彩骆驼”,其造型雄健、釉色绚烂,为国家一级文物,仿佛仍回荡着穿越沙漠的阵阵驼铃。同时展出的红釉白斑马、三彩胡服武士俑、彩绘女骑俑及各类金银茶酒器,从服饰、饮食等多维度还原唐代的日常生活图景。
“文华锦绣”单元则将目光转向唐代洛阳灿烂的文化成就。龙门石窟研究院展出的佛教造像以及彩绘陶乐舞俑等文物,反映出当时宗教与艺术的高度繁荣。这一单元,观众可看见杜甫曾经游历的奉先寺遗址相关的文物,切身感受大唐多元共生的文化氛围。
彩绘陶乐舞俑(洛阳博物馆藏)张斌摄
展览末单元以杜甫“交往游历”与“舞乐诗书”为线索,通过书法拓片、杜甫诗意书画等展品,追溯杜甫青年时代在洛阳时的交游与创作。他与李白、李邕、郑虔等文人名士的诗酒唱和,在岐王宅里聆听李龟年奏乐,于偃师观公孙大娘舞剑,在龙门赏石刻艺术……这些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诗歌艺术与人格理想。展览还特别重现“李杜相遇”这一文学史经典场景,引发观众无限遐思。
依托特展,杜甫草堂博物馆还将同步推出“诗圣学堂”系列研学产品,涵盖茅屋搭建、诗词拼图、唐食体验等互动内容,并举办“锦城丝管”唐风音乐雅集、“霓裳羽衣”服饰体验等活动,推动博物馆从“展示”走向“体验”,引导青少年在沉浸中感知历史、传承文化。
本次展览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洛阳博物馆、龙门石窟研究院、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多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,自开幕日起展期预计三个月。
彩绘陶马及驯马俑(洛阳博物馆藏 )张斌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