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峨眉山市中医医院,“暑期托管班”已连续三年为医院职工家庭提供贴心服务。这个由医院党委领导、工会具体牵头组织,以职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托管班,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假期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,更通过融入中医文化、健康教育、职业体验等内容,将托管服务提升为一场“文化启蒙”之旅。
双职工家庭遇难题
子女照看成“心头忧”
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与双职工家庭的普及,低龄子女的假期看护已成为许多职工面临的现实难题。据医院工会主席王晓平介绍,目前全院共有数百个双职工家庭,且职工队伍中以年轻人为主,子女在假期无人看护的问题尤为突出。
在此背景下,医院党委将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列为重点工作,自2022年起指导工会积极探索并开办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班,旨在为职工家庭提供安全放心、切实有效的子女托管服务,缓解职工的后顾之忧。
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发展,托管班在组织管理、课程设置上日趋成熟,并逐步融入中医文化教育、健康知识普及等内容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中医院托管模式”,成为医院职工眼中“最暖心”的福利项目。
麻醉科医生周玉凤对此深有体会。年初,得知马边需要医疗支援时,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——作为医生,支援基层是责任,但一想到家中9岁的女儿和3岁半的儿子,她又犯了难。“孩子爸爸工作也忙,父母年纪大了,精力有限。”周玉凤坦言,“平时上学还好,一到暑假,孩子成天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。”
正在周玉凤一筹莫展之际,医院今年继续开设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的消息传来,她第一个给两个孩子报了名。如今,周玉凤在支援地安心工作,每天晚上和孩子视频时,两个小家伙总会兴奋地跟她分享:“今天我们去参观了急诊科,当医生好厉害!”“老师教我们给爸爸妈妈捶背养生。”……
“正是有了这个在党组织关心下办起来的托管班,我才能放心地去支援。”周玉凤的话语中充满感激,“它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照看孩子的难题,还让孩子在假期里学到了更多知识。这份贴心,比任何福利都实在。”
“健康+文化”并行
播撒健康与责任种子
托管班的课程设置以“健康+文化”为主线,结合医院资源和中医特色,打造了包括急诊体验、中医参观、手工课程、作业辅导等多样化内容。例如,孩子们可以参观医院的手术室、急诊科,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,亲身体验救护车出车流程,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紧张与重要性。
“孩子们一开始可能觉得父母总是忙于工作,不理解他们的辛苦,”王晓平表示,“但通过参观,他们开始明白120不能随便拨打,医生的工作关乎生命和健康,不容打扰。”
在人员配置方面,托管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,并优先招募师范类专业志愿者,通过面试、培训、试讲等环节筛选出最合适的人选。志愿者中既有经验丰富的“老队员”,也有新加入的“教育新星”。课程安排上,上午以作业辅导为主,下午则安排手工、游戏、参观等活动,既满足家长对学习质量的期待,也照顾孩子们的兴趣和心理需求。
一位家长反馈:“孩子以前不太理解妈妈的工作,现在他会主动说‘妈妈辛苦了’,还会做小礼物送给我。”另一位孩子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变得开朗活泼,甚至主动担任“监督员”,帮助老师维持纪律。
此外,托管班还融入了中医文化教育。据了解,医院正在打造“中医公园”,种植了灵芝、黄精等中药材。孩子们在托管期间可以走出课堂,实地观察这些植物,了解中医药材的基本知识。未来,医院计划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,将中医理念和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托管活动中。
“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被照顾,更能受到启发。”王晓平说,“让他们从小明白,健康是一种责任,也是一种力量。”
一株草药,一缕药香,传递的是千年岐黄的温暖;一声叮咛,一次陪伴,守护的是医者后代的成长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托管班,更是一粒种子,在童心中生根,于时光中发芽——它承载着医者父母未能言说的牵挂,也映照着峨眉山市中医医院“以爱为方,以心为药”的深情。在党建引领下,医院将继续以人文为底色,以中医为纽带,让这样的温暖细流汇入更多家庭,润泽更多童年。需要守护的,不仅是患者的健康,还有那些点亮他人生命的医者,和他们身后需要被照亮的小小世界。(陈纤宇 大众健康报记者 李芯怡)